首页 > 技术资讯 > 技术学院

微流控芯片注塑成型及模内键合工艺方案设计

参考注塑工艺中的模内组装技术,初步设计出一套注塑模具,并根据模内成型所需的注塑、定位和粘合过程,对一套注塑模具进行了集成,如图所示。

 注塑成型工艺.jpg

按照芯片注射成型和内模粘接工艺要求设计的模具,除了要具备芯片基片与盖片同时注塑的基本功能外,还需要具备以下功能,才能在模内实现对内键合。

压出主流道凝料:第一次封头后,需要实现绕道与制件之间的自动断开,移除主流道凝料,使模具二次合模顺利进行;

底板与盖板的对齐:第一次开模时,动模和盖片必须分别留在动模和定模上,动模可移动,实现基片与盖片的对准,从而实现微流控芯片的模内连接;

模内键合:为了保证芯片内键合的成功,该设备必须能够提供所需的温度、压力、时间,并且保证三个参数都可以调节;

无损伤脱模:确保脱模过程中脱模力分布均匀,减少脱模时晶片的变形,实现产品的无损脱模。

对于自动断线、盖板与基片分别留在动定模、模内对准、内模键合及键合后芯片的无损脱模等功能要求,完成了模具结构方案的设计。

在微流控芯片检测中,最常用的方法是焚光检测,这要求微流控电泳芯片具有较好的光学透明度,以免影响到生化分析结果。光元件注射成型时,常采用扇形绕口,有利于聚合物溶体在绕口宽度方向分布,获得平缓的流线,有利于减小制品的内应力等缺陷,适合薄壁塑件的成型。但是,扇形潘口最大的缺点是难以进行绕口切除,且绕线痕迹较大。

为使首次开模后的主流压杆顺利顶出,实现卷绕分离,这里给出两种方案

一,采用注塑领域常用的模内切宽口结构。一次开模前,以油虹为动力源,以油虹为切入点,切刀复位为切入点;切饶口完成后,需要吹气将凝料脱离切刀;

方案二,采用扇形绕口和潜伏绕线组合结构。开模过程中,开模会使固定模一侧的隐伏绕口和制件拉断,再利用注塑机的顶出机构,将动模侧的潜伏式拉平。

 微流控芯片设计方案对比.jpg

采用模内切方案时,需在有限的模具空间内增加切绕口驱动油、切刀复位机构,使模具结构更为复杂,导致后续基片与盖板的模内对准、键合等功能难以实现,制造成本明显增加。与此同时,考虑到这套模具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开发一种新型微流控芯片。组合式绕线方案更适合该模具的自动断绕方案。并且,并能采用组合浇口,确保第一次开模后,盖板和基板分别留在动模和定模腔中。



标签:   微流控芯片 注塑成型 键合